新聞中心
網紅“大西北游”背后的互聯網推手
發布時間:2020-10-22
又火又坑的“大西北”風是如何吹起來的?
壞消息是在旅行出發前20天就傳來的。
擬定“十一”假期行程后,在線旅游平臺憑借大數據預測出今年十一黃金周的旅行趨勢,幾乎每個平臺都提及了一點:“大西北”成了今年“十一”黃金周的熱門目的地。攜程上,“大西北”搜索量上漲475%,從8月開始,上海、廣東等地的游客就已開始搜索大西北的機票酒店。
在“十一”假期尚未開始之前,大多數人都沒能意識到“大西北”線路在黃金周的爆發力。征兆首先出現在朋友圈。一位作家在微博上發出疑惑,以前“十一”假期打開朋友圈,是認識世界的機會。這次“十一”假期打開朋友圈,怎么幾乎都在西北旅游?
我很意外地成為“大西北”千萬游客中的一員,盡管出發前早已做好心理預設:國外游擱置,國內游必然爆發。但當我在旅行中打開朋友圈,不一會兒刷到5個在大西北旅游的朋友圈動態,更多的仍是詫異。
在這趟為期8天的旅行中,我目睹了游客爆發,西北旅游產業鏈條短暫的崩潰。
旅行社爆單遲遲未能安排司機,熱門景區游客大部分的時間都花在排隊,雖未遇到嚴重的堵車,但卻在沙漠里看到了“堵駱駝”,額濟納旗的胡楊林倒影里,最搶眼的不是胡楊樹,而是岸邊密密麻麻、穿得五顏六色的人群,他們騎著駱駝緩慢前行。
“十一”假期旅行中發現的另一個變化是,在移動互聯網快速發展的當下,西北旅游產業也正面臨著格局和體系的結構性變革與更迭。
在今天,包括小紅書、抖音、馬蜂窩、微博在內,互聯網平臺對游客出行決策的影響已經不言而喻。信息的透明化、多樣化,顛覆了過去依靠司機或旅行社推薦、“一言堂”式的旅行方式,新的變化正在徐徐展開。
在這些平臺對旅行決策的影響力之下,也促使旅游產業鏈條中各個環節產生新的變化。
在特殊的2020年,“大西北”旅游行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爆發,這條線路上涉及旅游相關基礎設施也面臨未曾有過的挑戰。這種特殊性造成了大西北“又火又坑”的現狀,而這一切發生的原因,都在旅程中呈現出來。
為什么火的是“大西北”
“十一”黃金周還未結束,關于大西北旅行的段子就率先流傳起來。
其中,一個在西北線路的司機群體中擴散開來:“國外去不了,內地有疫情,西藏海拔太高,新疆因疫情還沒完全開放,大西北的青海和甘肅承接了來自全國的最多游客。”
很大程度上,這可以解釋以青海和甘肅為主要目的地的大西北旅行線路,為何如此火爆的原因。
在決定“十一”采用自駕游或包車的方式出游后,我在小紅書、馬蜂窩、微博上搜羅了大量的旅行攻略,但凡涉及大西北環線,總會提及一個核心的要點:“大西北幾乎擁有除開海洋與島礁之外,絕大多數的自然地貌”。
疫情仍在小范圍零星出現,這促使大多數人將出行目的地劃定在“地廣人稀”的范疇。而在大西北環線中,短短幾天就足夠體驗到草原、雪山、沙漠、戈壁、湖泊,還包括獨有的丹霞地貌、雅丹地貌……即滿足地廣人稀,豐富的旅游資源也能讓人一飽眼福,是一件性價比非常高的感官享受。
不要小瞧“大西北”,如果足夠認真做功課會發現,在小紅書、抖音、微博上,大西北的神奇之處還在于,雖足不能出境,但大西北有海量的自然風光可以支撐起“假裝在國外”系列。
這條線路隱藏著“小馬爾代夫”東臺吉乃爾湖,“小鐮倉”——在茶卡鹽湖的新網紅拍照方式,“東方小瑞士”祁連草原,還有被被稱作“中國版摩洛哥”中衛村落黃河·宿集……
甚至,在名為“火星營地”的網紅打卡地,你可以在這里花500塊錢租宇航員服,穿上半小時,走在荒涼地表,假裝自己是火星的“孤獨宇航員”。
近一兩年,旅行方式也隨著信息內容的豐富和展現形式的更迭而發生新的變化。對年輕群體來說,去傳統旅行景點游玩已經不足夠吸引人,發現小眾秘境成為一種流行趨勢。
事實上,大部分的網紅地,都是在近一兩年中崛起的新興目的地,并非傳統的大西北環線景點。
一方面,這得益于攝影設備的升級,無人機的大眾化讓大西北的遼闊充分展現出來,包括翡翠湖、東臺吉乃爾湖、七彩湖等小眾旅游目的地,都是因為“上 帝視角”的驚艷而讓游客為之向往。
而在 “大西北”環線的背后,囊括了從青海、寧夏、甘肅、內蒙古、陜西到新疆6個省份,如果想真正把大西北環游個遍,可能需要花上很多個“十一”黃金周假期。但這也意味著,這條旅行線路上有足夠豐富的旅游資源,可供游客們消費。因此,從地域數量上來講,大西北在朋友圈密集出現也就不足為奇了。
大西北游“又火又坑”?
如何承接密集爆發的游客,對大部分景區來說,都是棘手的問題。對大西北整個旅游基礎設施及匹配資源資源來講,同樣是一個難題。
盡管提早一個月預定包車,在臨出發頭一天晚上9點,旅行社才將隨車司機聯系方式給到我們。對旅行社來說,難題在于假期之前,他們未曾預料到用車需求的暴增。
大西北環線旅游資源足夠成熟,產業鏈也早已形成,大多提供包車、租車服務的旅行社,承擔的無非是信息中介的作用。游客找到旅行社包車,旅行社找司機,從中賺取差額。當用車需求暴增時,司機就變得緊俏起來。
通常,司機們通過兩個渠道連接客人。除旅行社之外,主要是通過以往客人的口碑推薦及司機群內互相介紹。行業內的規矩是,司機間互相介紹也會同樣收取相應的中介費。例如,我在西寧兩日游給出的費用是1400元,但司機真正能拿手僅1200元。
這直接導致,即便你通過朋友介紹找到了靠譜的司機,但也可能因為種種原因,轉而交到一個并不專業的司機手上。甚至,只要有車的司機都可以充當一把包車師傅,鄭師傅是我第一程的包車師傅,他告訴我,他的一位開幼兒園的朋友,趁著假期也做起了旅游,接了一單活。
在大西北旅行,自駕游和包車游是典型的方式,但在水面之下,即便是通過正經旅行社找到的包車師傅,也未必專業和可信賴,大多司機并未經過統一的訓練,對路線也未必熟悉,但司機緊缺,臨時補位者不占少數,這是大西北旅游爆發時,產生最根本的問題。
突然涌入的游客還導致,包括茶卡鹽湖、鳴沙山月牙泉、敦煌莫高窟等經典景區成為游客蜂擁之地。盡管在購票、驗票上,多數景區都采用了更數字化的方式,但仍然對景區的承載和服務能力造成了前所未有的挑戰。
拿茶卡鹽湖來說,進入茶卡鹽湖最快的方式是搭乘景區內小火車或電動車,但因景區內交通工具承載數量有限,對于下午晚些時候抵達的游客來說,排完隊、乘坐內部交通工具進入后,只能看上一陣子夕陽。
想要在茶卡鹽湖看到沒有人群的“天空之鏡”不是一件容易事。首先需要自行購買或在景區內租橡膠鞋,盡管通過小程序即可購買租賃,但因開設窗口少,服務人數少,導致供應不足。等到排隊租完鞋,發現天色已經暗到快要看不見鹽湖的景色。
人多自然是假期必然面臨的旅游體驗,鳴沙山月牙泉景區,早早調來了1700頭駱駝,等待完成一趟又一趟的沙漠騎行。進去景區抬眼一望,圍繞在月牙泉沙漠頂峰的,是駱駝載著的一個又一個的人影。
由于游客過多,駱駝們一個接一個堵在路上,速度并不比步行更快。
這些都是人群爆發后,景區難以負荷而導致的問題。火爆的另一面,也導致了大西北游一種“坑”的口碑。
旅游爆發,相應酒旅漲價自然存在。馬蜂窩數據顯示,今年“十一”黃金周期間,民宿客單價較去年同期上升32.97%,酒店客單價較去年同期上升25.67%,“當地游”的客單價較去年同期上漲31%。多花了錢卻未能匹配到相應的體驗,口碑反彈就成了必然發生的事。
互聯網變革大西北旅游產業
在大西北環線的旅行中,我更直觀的感受是互聯網產品對旅游行業帶來的變化。這幾年,移動互聯網的飛速發展,也促使旅游行業發生結構性的變革。
大西北地域遼闊,自駕游及包車游是傳統且典型的玩法。在過去幾年,包車司機是這個系統中最關鍵的部分。他們熟悉線路,了解每個景點附近的吃喝玩樂,通常由他們來向游客推薦餐飲及住宿、游玩景點的目的地,司機可以從餐館、酒店、景點抽取分傭。
過去,人們自駕游可以依賴和查詢的信息并不多。一位全職旅游博主,在7年前還拿著孤獨星球出品的旅行攻略,開啟對一個目的地的探索。在這些旅游書中,也不過只能提供一部分內容,而且還會因為出版時間而滯后。
也就是說,司機成了串聯旅游線路的核心介質。他們很大程度可以影響游客在旅行途中飲食、住宿和景點的選擇。
這種模式在大西北盛行了數年,但今天,以小紅書、馬蜂窩、微博等為首的互聯網平臺和產品,為用戶提供了豐富的內容和選擇,大眾點評也承擔了很大一部分出門在外的飲食推薦指南。
從青海湖前往茶卡鹽湖必經之路是S126公路,這條公路上有一個“2222”公里數的標示。鄭師傅在這條線路山行駛了15年,第一次被乘客要求在這里停下拍照。
在很多的網紅出行指南中,公路的特殊數字標志成了這幾年的網紅打卡點,“666”、“888”、“2222”、“3333”等,都足夠讓熱愛公路旅行的游客欣喜。
今年,在青海湖西北角,當地祭海臺附近的懸崖,已經懸崖上少見的白色經幡在小紅書上走紅。
鄭師傅告訴Tech星球(微信ID:tech618),從十多年前跑車到現在,他是第二次來到這里。過去,西北角處有一個名為“鳥島”的地方,可以看見大量鳥類,是不少游客愿意加錢繞行的目的地。但這兩年,出于保護自然資源,鳥類環境的目的,鳥島閉園整修,青海湖西北線線路逐漸沒有了熱度。
而懸崖的爆火又為青海湖西北角帶來了新的人氣。在小紅書爆紅的懸崖拍照地,已經變成了一個收費項目,一對藏族母女坐在懸崖入口處收費,十元一位。游客通常不會詢問為何需要繳費,但在這里,這已然成為一項當地人的固定收入。
我們抵達時,發現在這個偏遠的地方,竟然停了幾十輛車。大家的目的都只有一個,站在懸崖邊上,拍上一張小紅書式的打卡照。這讓鄭師傅感到很疑惑,他不怎么明白小紅書是什么,但他意識到了這個產品對年輕人的影響力所在。
如果說,過去旅行社和包車司機賺到的是信息不對稱的錢,那今天,這些信息不對稱正在被移動互聯網打破。
鄭師傅的女婿曾在茶卡鎮上開過一家餐館,但今年受疫情影響,加上本身營業狀態并不理想,只好在今年年中將餐館關掉。茶卡鎮上有一家當地特色“土火鍋”,是大眾點評排名第一的土火鍋餐廳。我們順著過去,發現店里全是人,排隊已經排到80號。鄭師傅說,這是他看過這個鎮上人最多的餐廳,盡管口味不佳。
他問我們:“大眾點評,真的這么厲害嗎?”
其實,意識到大眾點評威力的餐館并不算少。甘肅張掖景區內有一家川菜館,老板會挨桌打招呼,詢問菜品是否滿意,并送上當地特產的汽水飲料,目的只有一個,希望能獲得一個大眾點評的高評價。
距離敦煌莫高窟景區兩公里之外的一家西北菜館,老板意識到自己位置的偏僻,就將大眾點評作為吸引游客的抓手。
她專門注冊了一個賬號,為所有給餐廳寫評價的用戶點贊。在大眾點評的評論區,可以看到老板幾乎是想盡辦法獲得顧客的好感。送上新上市的葡萄,當地紅棗,甚至,在我們擔心打不到車去火車站時,老板主動提出把我們送到車站。然后委婉的說:“多拍點照片,幫我寫一個大眾點評嘛。”
他們深諳經營顧客的重要性,更明白現在大眾點評在年輕游客中,承擔著餐飲決策的作用。
移動互聯網產品的滲透,正讓大西北旅游產業中的權利結構重構。過去,游客的酒旅大多會依賴司機推薦,在大西北的各個景區和目的地,酒店都有交好的旅行社或者與司機,這些酒店會為司機們專門配備免費的司機房。
但若是游客從攜程、去哪兒、飛豬等產品上直接訂購住宿,酒店就未必會為司機匹配司機房,因為司機并未給酒店帶來直接的利益。在我們的這趟旅途中,司機會與每一家酒店就司機房的問題battle和周旋,這是過去的產業模式和權力結構給司機的福利,但在今天,其中的一部分已經失效了。
大自然饋贈給了大西北豐富的自然資源,但另一方面,這片廣袤的土地也有不少貧瘠的區域。在內蒙古阿拉善的額濟納旗,這里天然的堿性地質,只能栽種出成片的胡楊林。帶我們去額濟納旗的師傅是第一次送游客到這里,他看著公路旁的荒漠,感嘆了一句:“什么都沒法種,要是沒有旅游,這里的人靠什么活?”
額濟納旗有一年最美的20天秋色,在大西北線路中,來到這里需要繞上幾百公里的路程。但在今年,無數為了一睹胡楊樹黃葉,不惜花費時間來到這里。額濟納旗景區里的農場,房間在假期開始前20多天就已經被預定滿。這是一年中,額濟納旗最熱鬧的時分。
過了“十一”假期,大西北即將逐漸恢復平靜。一家旅行社老板告訴Tech星球(微信ID:tech618),“這是我們最后的旺季,過了十一,我們也就結束一年的工作了。”
對大西北旅游業來說,這一年的爆發式增長,恐怕未來幾年都難以超越。留給大西北整個旅游產業的問題是,如何應對互聯網對傳統生意的沖擊,在這一年的口碑反彈后,行業又應該反思和改進?畢竟,因為互聯網而瞬息萬變時,行業沒辦法再因循守舊。